(文/释凡)来自国家电影资金办的数据显示,刚刚过去的七月,中国电影票房高达54.9亿元,再度刷新中国电影市场月度票房记录。与此同时,刚刚独立的猫眼电影宣布,7月猫眼电影单月交易额达22亿,此言一出,雷倒一众行业大佬。微影总裁林宁当即在朋友圈表示,“7月,微影在万达院线电商的占比已经38%,第二名是十几而已,我们已是友商的一倍。吹牛中国票房一半是看不起万达,还是看不起所有院线自己的能力。现在已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,还玩淘宝时代刷单骗投资的游戏。呼吁各院线晒数据,打击吹牛不上税。”

    此言一出,引来众多院线、片方人士纷纷点赞,万达院线总经理曾茂军表示:几条大院线公布一下就搞定了,麦特文化董事长陈励志则直白回复:电商时代是绝无可能玩报纸发行数据造价(假)的,一时蒙蔽只能砸自己的脚。

    就这一数据,不少电影人也非常疑惑。@电影票房 8月1日发布微博称:“2015年7月票房54.9亿,创历史最高纪录,其中电商票务占据46%的份额(约合25.3亿),同样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。PS:46%的电商票务市场主要被美团,淘宝,格瓦拉,微信,大众点评所瓜分,其余诸如时光、豆瓣等在占有率上较五大票商有一定差距。” 有人立即指出其中的乌龙逻辑,仅猫眼就占22亿,难道其他几家仅有3.3亿,猫眼是其他所有电商总和的7倍?

    据公开资料显示,2015年线上票房收入(含在线选座和团购等)占总票房的62.5%,但其中第三方网络代售票房占总票房为45.2%(除院线自有的线上票房之外占比),即使这一数额在7月超过50%,依然无法有效诠释22亿这一数据。

    此前,猫眼电影发布数据,截至6月1日,猫眼电影2015年交易额已突破50亿元,超2014年全年交易总额,平均月交易额10亿,要完成22亿的交易额,7月需要实现220%以上的增长,然而,今年暑期档能够驱动交易增长的因素并未出现:

    1、 首先,选片失败,与大片基本无缘,押宝《栀子花开》失利,《栀子花开》总票房不足3.8亿元,低于淘宝电影参与发行的《小时代4灵魂尽头》4.86亿元,远低于微影时代出品的动画电影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》7.8亿元,7月三大票房支柱的另外两极《捉妖记》和《煎饼侠》则是几家分蛋糕的模式,基本无优势可言。

    2、 其次,竞争环境白热化,BAT强势入局,猫眼电影的票补优势一去不复返,财大气粗的对手们今年夏天让猫眼电影体验到了价格战的威力,被低价洗过脑的消费者们学会了货比三家,一贯以低价策略的猫眼电影在这个夏天被对手们抢尽风头,靠单一的低价建立起来的优势能持续多久是个问题;

    3、 最后,院线问题。今年暑期,BAT针对猫眼饱受诟病的院线合作问题各显神通,频频出招。万达和微信电影票联手“超级价期”优惠活动,金逸、大地也纷纷参与。淘宝电影和百度糯米在玩“会员+”,和院线搞联名会员卡,最关键的是实时结算,第一时间费用就可以到院线账上,这是看得到的实惠,与此同时,江湖上却传言,猫眼电影的账期已经让院线心怀怨言……

    在这种种背景下,贸然冒出的22亿自然让人无法信服。真相如何,笔者觉得万达院线总经理曾茂军的观点很靠谱,各家院线出来发布一下自己的出票量,先做加法,再做减法,究竟是院线已经江河日下,还是有人在裸泳,真相很快就会揭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