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周末的清晨,主人公正拿着小刀片,努力地将自家外墙上的“拆”字刮掉。墙角的老式收音机正放着京剧《空城计》,屋内的中年妇女一边洗衣服,一边听着凤凰传奇的《自由飞翔》,房内又传来撞倒椅子的乒乒乓乓声音……
话剧《安居》
5月28日晚上,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江宁区委宣传部、浦口区委宣传部主办,江宁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江宁区文广局、江宁区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、东山街道办事处、雩剧坊承办的《安居》话剧,在江宁市民中心公益演出。这是江苏省首个以拆迁为主题的话剧,也是市文联主办的“金陵五月风”第十一届南京文学艺术节的重点活动之一。
根植现实生活,讲述我们的南京城、身边人
据悉,话剧《安居》以浦口区某一户家庭的真实动迁故事为基础进行艺术创作,生动地反映在动迁过程中,政府与群众戮力同心,最终实现和谐征拆,实现群众安居梦想的过程。加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,必定要拓展新城区、改造旧城区,这其中必然牵涉到拆迁的问题。在拆迁过程中,只有坚持以人为本,以“人本化、人情化、人性化”为原则,做到“深入、细致、实际”,才能真正做到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,也才能让群众理解、配合、支持拆迁工作。这正是推出《安居》话剧的初衷。
话剧《安居》
《安居》话剧由四个片段讲述拆迁故事。第一篇:随着城市化进程,老房子面临拆迁。第二篇:一家三代人出于各自考虑,在拆迁问题上发生争执。第三篇: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一家人渐渐明白,拆迁是一个更好生活的机会。第四篇:主人公告别老房子,并主动为拆迁敲下第一锤。
难掩创作激情,编剧跨界带来精彩表演
“人民群众的生活是一座精神富矿,可以从不同角度去选择、开采和呈现。”作为《安居》的导演兼编剧许耀华谈起创作的过程,依然难掩内心的兴奋。在编创《安居》话剧过程中,他走访多家待拆迁的家庭,切身了解这些家庭成员的真实感受,这也为《安居》提供了最一手的素材。
话剧《安居》现场
“一部成功的作品离不开真实感人的人物和故事,为了能创出精品,需要在剧本和演出人员二度创作上做出超常努力。我们在创作剧本和编排的时候,都重点突出朴实大气,真实可信,突出群众对拆迁工作的真实感受,直击观众心灵。”许耀华说。编创的过程,让许耀华越来越感受到农村、普通群众、拆迁工作等带来的创作激情。从事多年话剧教学和编创工作的许耀华抵挡不住作品带来的“诱惑”,跨界出演了剧中的一家之长——64岁的孙国庆角色。
深入人民群众,塑造生动逼真的人物形象
“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、一千条,但最根本、最关键、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、扎根生活”,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”,这是南京市文联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永远不变的初心。2016以来,南京的文艺家深入全市11个区50余个街道100多个文艺团队开展调研,扎根人民,扎根生活,在火热的生活中汲取创作养料。
话剧《安居》现场
在《安居》话剧中,有几个角色由“95后”的青年演员担当。作为“95后”的青年演员,如何成功刻画、演绎好社区干部这一角色,他们从接到剧本后就感到“压力山大”。
由于没有社区工作体验,排练过程中,总感觉“很别扭”,青年演员们都纷纷表示,“刚接到剧本的时候,我们对拆迁工作仅限于字面上的了解,并不熟悉。从读剧本到排练的时间也很紧,我们都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和上网查资料收集素材,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养分。”
他们走进社区,跟着社区干部们一起工作,一起走村访民,近距离了解社区干部工作和群众生活的真实状况。他们说:“有了这样的经历,故事的情节在脑海里有了立体的画面,我们就开始摸索在表演上还原一个个真实形象。”
话剧《安居》现场
演出结束后,掌声响起,演员谢幕。这些小伙伴们激动不已,“每一次排练,其实都是我们接触社会的过程”。“这也让我们感受到,作为最基层的社区工作者,社区干部们在联系群众、组织群众、团结群众、服务群众中的担当。他们真的很不容易!我会永远铭记这份经历!”“人民群众都很朴素,只要真心诚意地同群众打成一片,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和解决不了的矛盾!”
“单纯从演员的表演技巧来看,几位青年演员的表演还略显稚嫩,但他们表演时投入和散发的青春激情,体现了举办话剧《安居》的初衷——通过艺术的力量激励人、感染人、教育人。”新概念昆曲《邯郸梦》制作人、南京新雩坊戏剧戏曲研究所理事长萧雁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