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盛夕楼》剧照。

《盛夕楼》剧照。

“一盅两件小茶楼,喜怒哀乐众生相。”11月24日晚,由广东省友谊剧院出品、友谊剧院创演中心创作排练的大型原创话剧《盛夕楼》,作为第十三届省艺术节参评作品之一,将在江门演艺中心上演。

“饮茶”是广东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如今却已经在全国广受欢迎。在《盛夕楼》中,一间小小的茶楼“阅尽”人间悲欢,将一段羊城当代社区生活淋漓尽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,颇有看点。

该剧去年底在广州首演后,已在珠三角地区多个城市巡演,在文艺评论界获得了很高的评价:“这间舞台上的小茶楼并不起眼,却成为这个时代的缩影,甚至可以被称为‘南派《茶馆》’。”《盛夕楼》此次来江门演出,也将为市民讲述“食在广州”背后的人生百态。

剧情真实生动接地气

“食在广州”来源于花城许多老字号茶楼与酒家,而“一盅两件”的茶楼生活,更是广府文化的典型缩影。《盛夕楼》主打本土特色,透过茶楼老板刘盛夕的视角,讲述“喜怒哀乐众生相”,让一间并不起眼的小茶楼成为时代的缩影。

在这间有30年历史、面临拆迁的盛夕楼里,举盏品茗间,上演着一幕幕纷杂的喜剧和悲剧:茶楼老板刘盛夕知青时代的恋人来找他;退休前是局长的老陈内心有“故事”,在茶楼凳子上才能睡着;“挞叔”的两个不孝儿子在图谋他的老房子;赵医生为了农民工的眼睛,私自摘下了太平间里死者的眼角膜;30年前丢了女儿的珍姨,总是像祥林嫂一样对人诉说:“为了和人家讨价还价8分钱,把3岁的苹苹弄丢了,她现在该有33岁6个月零7天了。”

白玉兰奖评委、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戴平认为,《盛夕楼》把相互没有很大关联的六七个不同的社会事件,都融入到“一盅两件”的茶楼生活中。戏剧节奏有起有伏、徐疾有致,剧中情节也有条不紊地展开,针脚十分细密,却又能合情合理地解决一个个矛盾。

《盛夕楼》的题材与框架很容易令人联想到另一部经典话剧《茶馆》。著名词作家曾鸣表示:“这是一部‘南派《茶馆》’,它以一个经典的中国话剧样式,呈现出一些当下的生活情态。”

“这部剧无疑是一部满含岭南风情、饱沁人间悲欢的成功之作。它演绎了当下社会常见的事,刻画了我们身边熟悉的人,剧情真实生动接地气,入骨三分情更浓。”国家一级编剧、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黎中城如此评价道。

制作阵容十分强大

《盛夕楼》是一部由广东话剧界各路精英携手合作,并在演出场所中孵化成形的剧作,剧中所有的人物形象、所有的故事线索、所有的创意点子、所有的细节设计,都在友谊剧院完成。对《盛夕楼》来说,剧院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表演场地,而是一个创造平台,是一个能让创作者、制作者、百姓观众亲密接触的空间。

友谊剧院相关负责人透露,谋划转型的友谊剧院希望改变单一化的经营模式,学习国外一些大型剧院融艺术展演、生产为一体的经营模式,“机缘巧合下,我们接触到一帮艺术造诣非常高的省内演员、导演、舞台人员等,最后意外促成了《盛夕楼》的诞生。”

据了解,《盛夕楼》制作阵容十分强大,由著名导演艺术家王佳纳执导,著名表演艺术家李仁义领衔主演,其主演阵容有4位国家一级演员以及多位老中青杰出演员代表,其中还有在电视剧《外来媳妇本地郎》中表演出色的禤智红、李卫东等著名影视剧演员。此外,该剧的舞美部分均由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担纲,艺术顾问由有“南国影星”之称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史进先生担任,是广东话剧创作最高水平的代表之一。

可以说,《盛夕楼》运用了演出场所与艺术表演团体相融合的新模式。艺术家的驻场创作赋予了《盛夕楼》灵魂,也降低了创作排练过程中产生的场地成本,使票价更加亲民。

“《盛夕楼》以演出带动、引领创作,可谓独具特色。而《盛夕楼》的主创人员也善于挖掘本土题材、创作本土特色剧目、发扬本土文化,并将戏剧精品送入校园、社区乃至到省外巡演当成一种责任。”国家一级编剧、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副院长梁郁南说。

呈现当今社会现状

在这间老茶楼中,一系列切合当代热点的事件先后上演。正如国家一级编剧、戏剧评论家张晋琼所言:“一个茶楼,竟然‘装’下了整个社会,包括医患、知青、寻亲、啃老等元素,编导驾驭能力挺高的。”

据导演王佳纳介绍,广州城内近百处大大小小的茶楼都被60岁以上的老年人所“占据”,话剧《盛夕楼》就是在这样一个老龄化日趋明显的社会背景下诞生的,也通过“小茶楼,大社会”的独特视角,将当今社会现状呈现在观众眼前。

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,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构建养老、孝老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,推进医养结合,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。《盛夕楼》也体现了这样的一种人文关怀,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、演员入木三分的表演、配合巧妙的情节设计以及精良的舞台美术设计,“阅尽”当下老百姓的欢乐与忧伤。

看完《盛夕楼》后,上海市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胡晓军说出了他的感受:“先驱们将话剧引进中国的目的,是为了引进它的现实性、时代感和思想力,为了它那关注生活、关怀民生、关注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的能力。其实,也就是为中国的现实造像,为国人心声传音。《盛夕楼》在秉承中国话剧精神这一点上,是值得欣赏的。”

声音

国家一级编剧、剧作家、 戏剧评论家陈达明:

《盛夕楼》聚焦当代人生活

戏剧,贵在社会担当,应该要说人民之想说、颂人民之所爱、给人民之所需。《盛夕楼》的社会担当,就在于它聚焦当代人的生活。

《盛夕楼》以浓墨重彩,刻画了茶楼老板、老知青刘盛夕这一艺术形象。这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,他正直、仗义、睿智、幽默,是一个有故事的人。该剧以刘盛夕为中心,诉说了不少老年人的困扰和欢乐,老年人自然爱看。与此同时,中青年观众也能从中受益,因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老人的今天就是他们的明天。

该话剧洋溢着一种带有轻喜剧味道的诙谐笔调,里面一个个理应沉重、伤感甚至悲凉的故事和场面,让观众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,在不经意中传递正能量。